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金融创新服务支持“专精特新”

来源: 中国经济网  2021-12-17 09:37:24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,激发涌现一大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同时,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了《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》《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》等重要文件,聚焦中小企业尤其是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的发展痛点和难点。这些政策受到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。

      目前,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700多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万多家。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,离不开金融的支持。当前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何变化?金融业该如何创新服务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?

      金融需求变化

      “不少人戏称研发就是‘烧钱’。”无锡朗贤轻量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扬说,中小企业研发所需资金不是小数目。近期,企业需要一台生产设备,如果从国外进口需要花费上亿元,最后,陈扬选择自主研发,但也要1000多万元研发资金,期盼得到金融支持。

      经过多年培育,我国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日益壮大,其融资需求也发生着新变化:一是融资体量增加,二是更加渴求中长期资金,三是股权融资需求加大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以“融资收入比”指标为例,此前收入1亿元的企业约需要银行贷款3000万元,但现在可能需要近1亿元,很多钱用在了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上。

      企业还更渴求中长期资金,以更好匹配研发生产的回款周期。“希望有一些创新的做法,比如银行发放的贷款大多是1年期,我们目前正与银行合作,探索3年期的中长期流动性贷款。”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宗韬说。

      除了债权融资,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也在增大,这可分为两类:一是刚起步的企业,由于轻资产、缺乏经营累积数据,前期多数只能依靠风投机构,待成长至一定规模,银行信贷资金再进入;二是发展至一定规模的企业,直接通过上市获得融资。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。11月15日,该公司成为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批挂牌上市的11户北京企业之一,其开发的治疗恶性肿瘤α1b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。

      金融支持发力

      “15分钟,我们就获得了350万元授信额度。”沃德传动(天津)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彬告诉记者。沃德传动是天津市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。近期,公司获得了天津金城银行数字化纯信用贷款产品——“专新贷”的首笔授信。胡彬表示,这是公司创业以来获得的第一笔全线上申请的信用贷款。

      这是金融加大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支持的一个缩影。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、调统司司长阮健弘介绍,截至9月末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.2%,比全部贷款的增速高6.3个百分点,贷款合同平均利率4.52%,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.15个和0.25个百分点。

      “要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过度迷信。”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大多缺乏传统抵押物,具有轻资产的特点。因此,金融机构应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,提高信用贷款比重。一方面,加快探索将商标、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,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;另一方面,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,更好满足企业需求。

      资本市场助攻

      近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一直致力于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。数据显示,目前已有300余家“小巨人”企业登陆A股市场。

      “当前资本市场服务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的力度还有所不足。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,目前工信部确定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为4762家,全国范围内认定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突破4万家,入库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超过11万家,仍有较大部分尚未实现上市融资。

     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,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,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。如大力发展债券市场,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途径,鼓励符合条件的主体发行企业债券投向“专精特新”领域。

      企业挂牌上市前的金融支持也必不可少。田利辉建议,可大力发展私募股权、创业投资、天使投资等,引导更多资金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”,并成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早期发展阶段的主要金融支持力量。

      “在提供直接融资外,还可通过健全退出机制等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,推动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规范治理、健康成长和创新发展。”刘向东说。

      对企业自身来说,则要积极主动拥抱资本市场。“尤其要抓住北交所设立的机遇,积极上市发行,并通过聚焦主业、健全治理、理性融资等,持续提升自身创新发展能力。”田利辉表示。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: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创新项目孵化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

      2021年11月08日09时35分
    • 浦发银行第三届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在新加坡举办

      2019年11月18日14时58分
    • 南京银行科技文化金融引领创新

      2020年06月05日12时57分
    • 浦发银行设立新加坡创新中心

      2021年01月27日14时25分
    • 金融支持上海旨在更多领域创新破题

      2024年05月21日08时26分
    • 全国首个“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”探访录

      2023年07月05日12时41分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